5月份,我有幸到母瑞山參加了省國資委組織的黨員發(fā)展對象培訓。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母瑞山培訓聽到的故事。
母瑞山位于定安縣南部地區(qū),被譽為“瓊崖革命的搖籃”,于1928年、1932年兩次成功保留革命火種,創(chuàng)造了海南革命“23年紅旗不倒”的奇跡。
在第二次“圍剿”中,國民黨軍隊實行燒光、殺光、搶光的“三光”政策,將紅色村莊劃為“無人區(qū)”,對母瑞山進行層層包圍,還放出獵狗進行搜山。
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困,分散敵人的注意力,瓊崖特委決定,紅軍主力向樂會轉移;馮白駒和瓊蘇政府主席符明經帶領特委和瓊蘇政府機關以及警衛(wèi)連100多人繼續(xù)留在母瑞山堅持斗爭。
母瑞山有個叫青龍?zhí)兜牡胤剑赂呤瘓?,水流淙淙。當年,紅軍戰(zhàn)士經常在這里淘米、洗澡、汲水。而這溫馨的生活場面沒有持續(xù)多久,便上演了一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樣壯烈的故事。
1932年秋,敵人攻入母瑞山后,10多名紅軍傷病員且戰(zhàn)且撤,被重兵圍剿糧盡彈絕之際,十多名男女紅軍傷病戰(zhàn)士,被敵人包圍追趕,當傷病員退到母瑞山南牛嶺西側,一條狹長的峽谷中。前面擋著寬約8米,長約10米,水深約10米的青龍?zhí)?,潭周邊群山連綿,三面峭壁險峻,紅軍傷病員面臨深潭無路可退,他們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,將沒有子彈的槍支全部毀壞,擁抱著一齊跳入深潭里,窮兇極惡的敵人追到深潭邊向潭中的紅軍傷病員機槍掃射,英雄的鮮血染紅了青龍?zhí)丁?/span>
海南解放后,這里成了緬懷革命先烈的地方,很多人不遠千里艱苦跋涉,來到這里參觀瞻仰,久而久之,人們便將這里改名叫紅軍潭。
巍巍青山,長埋錚錚忠骨,涓涓綠水,銘記不朽英魂。當我們無憂無慮享受幸福生活時,是否自問,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得來的......(林斯宏)